发布时间:2025-10-17 11:29:12    次浏览
在汽车行业中,比亚迪应该是'最不安分'的一个。在别的企业还在思考如何让下一款汽车增强动力、减少排放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在思考如何解决一大群人出行更顺畅,如何解决整个城市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别人的思维还在地面的时候,它的思维已经跑到了空中。 在10月26日杭州举办的中国新能源客车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为参会嘉宾们带来了一套极具前瞻性的公共交通“立体化”解决方案:通过以“公共交通电动化解决方案”+“云轨”交通解决方案,从地面到空中,构建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两大难题。 回顾6年前,新能源汽车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不久。而此时,比亚迪已经凭借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及产品研发实力,推出了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产品,率先提出了公共交通电动化发展战略。 6年来,比亚迪不断创新,在汽车家庭市场不仅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家轿、新能源SUV,更高瞻远瞩推出了覆盖6~18米的纯电动公交车产品以及最高续航达400公里的纯电动出租车产品,满足公共交通用车在路线、载客、续航等不同方面的不同需求,通过“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出租车”的组合模式代替使用传统燃油的公共交通工具,推动城市实现公共交通电动化。 就在今年的G20峰会期间,作为全国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杭州,街头已有超过1500辆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为这座城市提供着低碳公共交通服务,也让比亚迪“公共交通电动化”的发展战略得到了充分的市场检验。但是,这只是比亚迪在地上玩的动作。 前不久,针对交通拥堵难题,比亚迪又提出了'空中'解决方案。“云轨”就是比亚迪“空中”解决方案。据称,对云轨的研发让比亚迪耗资超过50亿元。云轨是1000多名技术人员耗时5年研发推出的中、小运量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云轨”的运能可达1~3万人/小时(单向),无论是造价还是建设工期,都比地铁耗费得少得多。而且云轨不靠电网,而是靠铁电池储能系统供电。在极端特殊断电情况下,云轨仍可以通过启用储能电池继续行驶10公里以上,确保乘客安全抵达展台。 云轨很适合于大型城市主、支线,地铁接驳线及旅游观光线,也能很好适应中、小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条件。目前,比亚迪已获得汕头市250公里、深圳60公里的两项“云轨”项目。而比亚迪的纯电动公交、出租车的运营足迹也已遍布6大洲的48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看到比亚迪的云轨时忽然恍然大悟,为什么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股市低迷的背景下,巴菲特却逆势投资,通过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入股当时还是一个汽车界小企业的比亚迪。事实证明巴菲特慧眼识珠的本领的确让人惊叹。 不仅对比亚迪充满信心,据说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本人也十分感兴趣。他曾评价王传福,“这家伙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正如巴菲特所形容的那样,在“技术狂人'王传福带领下的比亚迪,在汽车领域已拥有强悍的研发实力,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技术专利达到了12580件,其中不少是独步全球的“黑科技”。 王传福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这个规模做到多大,我想是千亿级的,我们想再造一个比亚迪。因此,比亚迪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以前,比亚迪以IT企业的身份跨界汽车行业,曾不被人看好。如今,已在汽车行业做得风升水起的比亚迪又一次作为门外汉从汽车行业挤入了轨道交通领域。也许,在不久的未来,继IT比亚迪、汽车比亚迪之后,王传福将再开创一个轨道交通比亚迪。毕竟,发展新的轨道交通产业或许将成为比亚迪实现千亿营收的一个重要布局。